圖為當日展出的清 乾隆年間的銅鎏金釋迦牟尼。 李愛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31日電 (李愛平 董樂)31日,代表中國考古界佛教造像文物較高水平的50餘尊罕見佛教造像“集體亮相”呼和浩特博物館。
  當日,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舉辦的一次精品文物展上,以佛教造像的50餘尊罕見佛像一經亮相,即引發了前來觀看民眾的關註。
  呼和浩特將軍衙署博物院文物徵集部負責人賽英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佛教屬於外來文化,自東漢進入中國後逐漸本土化。這些佛像在各個朝代中均不多見,受歷次運動影響留存下來的就更為少見。
  賽英夫說,這次展出的佛像既有宋代的天鐵立佛造像、遼代的蓮花座釋迦佛像、明代的銅鎏金蓮花生坐像、清代的勝樂金剛雙身像、清代的銅宗喀巴坐像、遼代的磚雕菩薩頭像等。這些佛教造像既是文物又是藝術品,既凝聚著所處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又包含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點、工藝水平、質地構成、經濟發展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些佛教造像作為文物,每一件都是特別有價值的。”賽英夫說。
  當日記者在一樓展廳看到,除上述知名佛像外,一些小巧的文物佛像,如“自在觀音”、“銅鎏金白度母”、“銅木佛像”等,亦引發大眾一致盛贊。不少人在現場拿出手機拍照,稱這些文物難得一見。
  呼和浩特博物館副館長武成介紹說,這些佛教造像均為首次展出,之後的展出期間公眾可免費觀賞。
  武成說,呼和浩特自古都有召城的說法,這些首次集中亮相的佛教造像,既有藏傳佛教的,也有漢傳佛教的,準確來說是呼和浩特地區宗教文化繁榮發展的實物遺珍。
  史料記載,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譽(“召”在蒙古語中意為“寺廟”),這裡召廟雲集,共有大小廟宇50多座,多數建於明代,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塞外風情。其中以“銀佛寺”伊克召(大召)、席力圖召(小召)、5寺連襟相映生輝的烏素圖召、“廣化寺”喇嘛洞召最為有名。(完)  (原標題:50餘尊罕見佛教造像首次在內蒙古“集體亮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d61qdfq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